「三驾马车」让中国风湿学科的发展更快、更好、更高

2017-05-11 18:03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广有
字体大小
- | +

5 月 11-13 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将在郑州举行。为了进一步聚焦本届大会的精彩亮点,展现中国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成就,近日,丁香园独家专访了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曾小峰教授。

曾小峰表示,在学科建设、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三驾马车」的带动下,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功承办第十八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大会的历史盛事,迎来了风湿免疫疾病被纳入国家「十三五」精准医疗项目第一梯队的黄金机遇,推进了在全国各地落实「一市一科一中心」学科建设计划的坚定步伐,发布了基于中国痛风患者大数据的《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种种利好、累累硕果之下,中国的风湿免疫事业呈现出更快、更好、更高的学术发展势头。

学科建设:力争实现「一市一科一中心」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成立时,国内只有几十家医院开设风湿免疫科,到现在全国 700 多家医院设立风湿免疫专科,拥有 8000 多位注册专科医师,风湿病诊治水平和诸多临床研究不断提升,宛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中国风湿学界已经成为世界风湿舞台上一直令人瞩目的新兴力量。但是,另一方面,我国风湿免疫学科建设「倒三角」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扭转,风湿免疫科的骨干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里,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医院仍然没有风湿免疫科。

曾小峰教授表示:「在上一届任期,我们提出并开始在各省市推进『一市一科一中心』计划,已经在十多个省市落地生根,希望在本届任期内,全国同道继续努力,力争早日实现让每个县级市的医院至少要有一个风湿免疫专科,并建立一个能进行所有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检测中心的学科发展战略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主导下,全国同道积极响应,深入基层和偏远地区推进「一市一科一中心」项目,在新疆、浙江、江苏、山东、辽宁、黑龙江、四川、陕西、云南、湖南、陕西、安徽、广东、湖北、上海、天津、重庆等省市开展义诊、培训、带教以及学术会议活动,并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领导建言献策,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扶持风湿免疫科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一市一科一中心」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层风湿病的诊疗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众多市、县级医院也纷纷成立了风湿免疫科,为我国风湿病学科的快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小峰教授表示:「未来三年,依托『一市一科一中心』计划,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仍是我国风湿病学发展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一市一科一中心」的学科建设目标,当前首要工作是通过分会专家带队巡讲、走基层活动,与各省市医学会合作开展患教科普、学术推广和继续教育等工作,以市带县壮大风湿免疫医师队伍。同时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医院进行帮扶指导,使其达到风湿免疫科的建科要求。另外,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比较复杂,需要配套相应的检测实验室,只要能解决检测问题,患者就没必要往大城市跑。

临床研究:「中国声音」 百家争鸣

多年来,曾小峰教授一直呼吁并践行通过临床研究真正让患者受益、让诊疗规范、让学术繁荣。早在 8 年前,曾小峰教授等人就联合众多同道建立了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现在全国有 800 多家中心参与 CRDC,拥有全球最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数据库。据此,我们开展了多项大数据库、大样本量的队列研究,比如已经发布的 CSTAR 系列研究文章,让世界听到了来中国风湿学界的声音。

此外,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还根据我国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和来自 CRDC 的大数据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推荐分析、制定和评估分级的方法,制定了首部「接地气、可操作、适合中国国情」《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对中国痛风诊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在本届年会,众多临床研究成果的发布成为全体大会的主旋律。我们欣喜地看到,既有相关学科的大咖带来的重要报告,如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将做题为「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从循证到精准」的报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学清教授将作题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现状与思考」的报告;

也有风湿大咖分享的众多临床研究成果,如大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分享题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国风湿病临床研究」的报告,北京协和医院赵久良教授分享的「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研究——基于 CSTAR 多中心注册队列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叶华教授分享的「类风湿关节炎标志物筛选和早期诊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等全体大会上的重要报告,中国风湿学界这些宝贵的「中国声音」值得大家聆听。

目前,我们风湿免疫领域临床研究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学科发展难得的契机,但是也要求我们有更高的能力和更严格的标准去做临床研究。比如,目前国内流行病调查、回顾性、单中心和横断面的临床研究较多,而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较少,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曾小峰教授还分享了一个最新的好消息:「目前,我们申报的『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自身免疫病的队列研究获批。」

此外,2016 年 11 月,CRDC 和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联合启动了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了 8000 多例患者资料、数据,这些大数据可用来做横断面研究,亦可通过长期随访而得到纵向的前瞻性研究资料。

曾小峰教授介绍,在未来 5 年时间内,该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千家医院、万名医师、百万患者」的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直报、疾病随访、患者教育和医师培训等工作,以此来探索建立慢性风湿免疫疾病的分级诊疗体系。

学术交流:学术求精 创新发展

基于「学术求精,创新发展」的办会理念,每年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的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从诊断到治疗,从基础到临床,均有涉猎。曾小峰教授介绍,本次大会主要有 5 大亮点:

1)国内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风湿病学学术会议;

2)聚集国内权威专家,展现本年度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3)特邀国际知名学者,介绍国际相关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4)交流与培训并重,面向各层次专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和技能培训;

5)风采展示,面向青年医师和学生提供成果共享和才华展示的机会。

本次大会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学科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主趋势、指南解读、当前热点话题盘点及临床研究的分享和讨论等。今年的年会共设置 10 个分会场,几乎涉及所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热点、难点话题,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痛风、硬皮病、肌炎与纤维化等,甚至还有中医专场、护理专场、慢病管理专场等。

此外,青年专场亦备受关注,这是青年医生锻炼并展示自己的良好平台,充分展现了我国当代青年医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本次大会亮点频出,内容精彩纷呈,展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

随着风湿病学的快速发展,本专业医师队伍逐年扩大,预计今年的参会人数将突破 4000 人。曾小峰教授对本次年会寄予极大的希望,相信这次会议将取得圆满成功,将对我国风湿病学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曾小峰教授最后表示,希望全国同道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和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的平台号召下,在交流和普及风湿病学知识的同时,整合全国各级医院风湿学科的学术力量和患者资源,联合开展包括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内的多种学术研究,共同推进「一市一科一中心」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风湿疾病的诊疗水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风湿医师队伍,使得我们的风湿学科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充分满足我国风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为实现「健康中国梦」添砖加瓦!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