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风险有多高?

2018-05-15 11:38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诊所:聂顺利
字体大小
- | +

作为风湿科医生,时常有病友询问:我自己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那我的孩子有可能得狼疮吗?很多医生都援引美国一个 1984 年研究:SLE 患者近亲发病率 5~12%。但实际上,该数据可能并不可靠。

因为该研究并没有提及是否为随机抽取罹患狼疮的人做调研;也没有提及研究对象是怎样的种族背景。查看原文,他们的研究对象为报告狼疮的家庭,这很可能会带来研究偏倚。

不同遗传背景的狼疮发病率不同。目前普遍认为美籍非洲裔人群发病率最高,但黑非洲发病率偏低。在美国,除最高的非洲裔,美籍亚裔的发病率也比欧洲血统高。

中国上海仁济医院 1985 年针对纺织工人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群的狼疮发病率约为 10 万之 70.41、女性为 113.33。不同的调查方式,例如用入院病人数据、保险数据等等都可能给数据带来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并没有全国范围内行抽样调查,因此现在还普遍援引上海 1985 年的研究数据。

shutterstock_182558543.jpg
图 1 美籍非洲裔的狼疮发病率最高

对于疾病遗传风险的研究数据提示:红斑狼疮患者同胞的患病率/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 20,而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 250。

也就是说,如果家族有狼疮,你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 20 倍,如果你的双胞胎姊弟有狼疮,你的患病率是一般人的 250 倍。对比类风湿关节炎,它分别为「3-10」和「20-60」,而强直性脊柱关节炎为 54 和 500。

结合上海 1985 的研究数据:中国狼疮的患病率即 0.07041%、女性 0.11333%;那么计算可知:平均 1.4%,如为女孩子则 2.27%。这概率虽然比普通人高很多,但还可以认为是低概率事件。

上面还只是理论计算数据。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在 2012 年发表的风湿病家族情况调查研究证实:2002 例病患,家族里有狼疮的为 34 例、比例为 1.7%,家族里有其他风湿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的 50 例、占 2.5%,而家族里完全没任何风湿病的 1918 例、占 95.8%。

虽然这是一个注册研究,还需更可靠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验证。但作为实证数据,足以跟前面理论计算数据相互验证。同时也说明:狼疮患者子女的患病风险固然增高,但风险并没有过去以为的那么高。

shutterstock_243658768.jpg
图 2 狼疮的遗传风险偏高,但并没过去以为的那么高

肯定会有人咨询,既然狼疮病友的孩子患病风险偏高,能否行抗核抗体检验来预测其发病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一项以 20-60 岁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的大型多中心研究:以 1:40 的稀释度检测有 32% 的血清为阳性,1:80 的稀释度检测则有 10-12% 的血清为阳性,1:160 的稀释度则有 5% 的血清为阳性,1:320 的稀释度则有 3% 的血清为阳性。这些人都是无症状无体征无脏器损伤证据的健康志愿者。哪怕是稀释 320 倍人群里也足足 3% 阳性,但人群里真正发病的数量远远小于 3%。

针对母亲为狼疮的 195 例儿童研究提示:约 27% 的儿童抗核抗体检测阳性;其中第一次随访时有 2 例确诊狼疮而被排除。综上述,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家族史而行抗核抗体检验是没必要的。因为抗核抗体阳性不能预测其发病。

屏幕快照 2018-02-27 11.45.34.png
图 3 间接免疫光法行抗核抗体检验

我们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系统慢性及反复激活、伴有自身抗体和炎症反应的疾病。狼疮家族史、抗核抗体阳性都不足预测发病。关键仍是红斑狼疮的相关症状。比如,骨骼肌肉痛,皮肤改变、乏力疲倦、发热;来自中国肾脏病学者的研究证实,中国继发性肾病里,除糖尿病诱发糖尿病肾病,即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因此,还需要注意蛋白尿、水肿。有上述症状、脏器损伤证据时应高度警惕红斑狼疮可能,并行相关检验来确诊。

参考文献:

1. Arnett FC, Reveille JD,《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urrent state of the genetic hypothesis》,Semin Arthritis Rheum. 1984 Aug;14(1):24-35.

2. 上海市免疫研究所,《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病学调查——上海市纺织系统职工患病率初探》,医学研究杂志 , 1985(8)

3. 冷晓梅 ,《风湿病家族史对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型的影响: 来自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的数据分析》,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 , 2012

4. Tan EM,《Range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in "healthy" individuals》,Arthritis Rheum. 1997 Sep;40(9):1601-11.

5. A Murashima,《Long term prognosis of children born to lupus patients》,Ann Rheum Dis. 2004 Jan;63(1):50-3.

6. 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2008 年

编辑: 黄蓓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