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05 月 24 日,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盛大开幕,福建省风湿病学分会年会预热召开并宣布儿科风湿病学组正式成立,会议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就慢病管理以及学术热点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分享,全力推动全国风湿病学科领域的发展。
5 月 24 日在福建省风湿病学分会年会开幕式上,全国风湿病学主委曾小峰教授就福建省风湿病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一市一科一中心」的学科建设计划。曾教授表示,「一市一科一中心,就是指每一个县级市都能至少建立一个风湿病学科的检测中心,以市带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分级诊疗落实到基层。」
慢病管理,是风湿病诊疗的重要策略
图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刘毅教授
开幕式过后的学术分享环节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刘毅教授对风湿病「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据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约 1/3 的风湿病患者在接受羟氯喹等药物治疗时依从性差,而这些药物在缺乏持续规范剂量治疗的情况下难以真正发挥药效,这样长期大量无效的服药会导致患者致残而无法参加工作,其社会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心血管疾病。刘教授认为:「长期的跟踪治疗以及用药的持续性是治疗风湿病的关键,但患者依从性差是长期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这一现象背后其实就是慢病管理的概念和模式不够完善和普及。」
另外,刘毅教授还结合当下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大数据管理模式,提出了很多前瞻性建议,其中部分已进入试验阶段。
队列研究,全力推动 RA 达标治疗
图2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
《2018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已明确指出:「不规律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DMARDs) 是 RA 患者关节功能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通过达标治疗 (treat-to-target) 可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而曾小峰教授在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上所分享的研究报告数据则提示风湿病学诊疗的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报告中一项关于我国 RA 患者的达标率和长期随访率的数据显示,由于我国 RA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低,约 56% 的患者未曾接受过规范治疗,对指南所推荐的抗风湿药物,如羟氯喹等规范使用率甚至不足 30%,从而导致我国 RA 患者的最终达标率不足 10%。
曾教授表示:「就目前现状来看,类风湿队列临床研究已是大势所趋。CREDIT 项目正是依托 CRDC 平台而建立的队列研究,通过真实世界的数据,建立完善的 RA 临床与预后研究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精准了解医患对疾病和治疗之间的观念差异,不仅为指南更新提供依据,还为慢病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关注内容提供方向,从而达到推动强化学科建设的目的。」
「学术、求精、创新、发展」是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的使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有多优质医疗资源将真正落实到基层医疗,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预祝第二十三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