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和RA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下调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SLEDAI积分负相关,与DAS28无相关性
研究要点:
- SLE和RA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下调
- 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SLEDAI积分之间存在负相关
- 血浆凝溶胶蛋白可能对SLE的诊断和病情活动度的评估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血浆凝溶胶蛋白是一种胞外的钙结合微丝蛋白亚型,正常人循环血中的浓度为200±50mg/l。在组织发生损伤时,钙结合微丝蛋白在胞外的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均可观察到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下调。为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临床表现之间的潜在关系,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的张凤民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12月的《狼疮》(Lupus)杂志上。研究发现,SLE和RA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下调,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SLEDAI积分之间存在负相关。
研究收集了47例SLE患者、60例RA患者及50例在年龄和性别方面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浆标本。使用半定量蛋白印迹法测定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和RA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RA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较SLE患者更低。对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血浆凝溶胶蛋白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但与RA28个关节病情活动指数(DAS28)无相关性。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正常的患者与水平下调的患者相比,其临床表现具有差异性。
本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和RA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下调。同时,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与SLEDAI积分之间存在负相关。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血浆凝溶胶蛋白可能对SLE的诊断和病情活动度的评估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SLE与RA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以及血浆凝溶胶蛋白下调差异性,提示了两种疾病本质上的差别。
研究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两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们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也尚不明确,均可引起多器官受累。这类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分类标准(ARACS)及实验室检查所发现的特定血清标记物。然而ARACS主要来源于临床症状,如病情处于早期阶段而缺乏典型的症状则疾病难以诊断。目前常用的血清标记物,如双链DNA(dsDNA)和类风湿因子(RF),其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这对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疾病病情活动度的判断带来了困扰。所以,发现新的用以进行诊断和判断病情活动度的SLE和RA的血清标记物显得尤为重要。
钙结合微丝蛋白是一类具有不同生理活性和功能的蛋白。例如,胞内钙结合微丝蛋白对细胞的凋亡、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者前期已发现,血浆凝溶胶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症性疾病存在紧密相关性,RA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然而,SLE患者的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