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国自身免疫病高端学术交流,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共同发起的「风湿免疫跨年学科讲坛暨自身免疫病高峰论坛」于 2019 年 11 月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邀请到全国著名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家共同探讨经典的风湿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前沿进展。
会议期间,丁香园就我国 SLE 的整体诊疗现状和治疗进展的前沿问题,对与会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奉春教授、北京宣武医院赵义教授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刘英教授进行了专程访问。
雾里看花,纵观 SLE 诊治历程
SLE 是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多系统受累和多脏器损伤,严重威胁国民健康。我国有超过 100 万 SLE 患者,其中大部分为女性,大量患者存在持续疾病活动,且面临长期疾病控制不佳和药物毒副作用所致的双重损害中。赵义教授指出,目前 SLE 的认知度远不及糖尿病、高血压这类疾病,患者往往谈「狼」色变。
鉴于疾病的高度异质性,SLE 临床表现千变万化,至今缺少诊断的金标准。张奉春教授介绍,SLE 是国际公认的自身免疫病的「模型」,之所以称之为「模型」,是因为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表现在 SLE 中几乎都可以体现。因此诊断更多依赖临床经验和推测,但红斑出现之前很难诊断。现在逐渐出现生物标志物,如抗 dsDNA、抗 Sm 等自身抗体,让没有皮肤损害的患者得以诊断成为了可能。张教授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生物标志物不断被发现。
在治疗方面,由于 SLE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无法用单一的信号通路或遗传学解释,导致新药研发异常困难。赵义教授指出,SLE 治疗的临床完全缓解率极低,许多病人仍然处于低疾病活动度或者疾病反复状态,器官损害持续进行。以目前医学发展水平,SLE 治疗没有特效药,更无法谈及治愈。以往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以及干细胞治疗等。其中常规药物治疗以激素、抗疟药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仍然有很多患者无法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从谈「狼」色变到与「狼」共舞
基础研究是临床发展的基石,正可谓「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SLE 治疗的发展有赖于疾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探索以及对发病机制的深入拓展。SLE 存在明显的免疫紊乱,纠正这些问题并不容易。
栗占国教授分享了团队 SLE 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前期发现 SLE 患者血液中白介素-2 水平降低,导致一系列免疫功能异常。纠正这种异常可以提高 T 细胞数量,可能使患者的免疫平衡得到改善。研究成果证实,小剂量 IL-2 即能缓解患者病情,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均得以改善,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平衡。栗教授强调,SLE 的治疗发展至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主要治疗药物针对性不强,广泛的免疫抑制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如果已知患者患病问题是在特定的细胞或分子中,针对性应用药物,靶向调节不同的免疫细胞,如 T 细胞,B 细胞等,则会起到更积极的治疗作用。
日前贝利尤单抗在中国上市,成为在中国有 SLE 明确适应症的生物制剂,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与关注。赵义教授指出,生物靶向治疗异军突起,使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赵教授还分享了临床用药经验,期待贝利尤单抗能够降低激素用量,持续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器官损伤,同时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患者关注这类药物。目前,仍有一些生物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专家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靶向药物用于 SLE 的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大益处。
权衡利弊,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
大部分 SLE 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因此,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普遍关注。刘英教授认为,临床上应该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定期进行跟踪评估,在充分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调整。刘英教授坦言,「权衡利弊」应该是每一位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当考虑的原则,所谓「利」就是治疗药物对患者的有效、安全、经济;所谓「弊」,是药物的副作用。作为一类用于慢性病治疗的药物,贝利尤单抗的 7 年随访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均显示其在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拥有独到的证据优势,适合应用的患者,结合患者经济状况,还需要与患者做好充分沟通,确保患者理解并接受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思维碰撞,共创 SLE 的靶向未来
对于本次讲坛的新交流模式,专家们一致表示欢迎与肯定。栗占国教授指出,目前国内会议缺乏临床与基础的融合,这个讲坛为年轻医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了解风湿免疫学科的临床前沿进展的同时,明确临床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获得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的灵感。张奉春教授也表示赞同,风湿免疫病临床问题与基础研究密切相关,了解基础研究有助于明确临床治疗的作用机制,让治疗有的放矢。
研究基础与临床思维的碰撞,科研与临床的直接对话,是创新的源泉,更是实现成果转化的动力。
正如栗占国教授所说,贝利尤单抗是抑制 B 细胞活化的好药,如果能将作用于不同细胞群体的药物联合应用,可能通过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这些设想需要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互配合,共同验证疗效和安全性。希望通过本次讲坛培养更多的善于钻研的临床医生,展现我们中国的风湿免疫研究的新风貌,推动 SLE 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
PM-CN-BEL-INTF-19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