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后肽链的氨甲酰化修饰可能参与RA发病

2014-10-10 12: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兴强
字体大小
- | +

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上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抗-CCP抗体检测的发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最近有多项研究对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另一条可能发病机制进行了有趣的研究。这篇阐述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新进展的文章由德国风湿病临床免疫研究所的Feist等发表在ARD上。

我们都知道,类风湿关节炎与某些白细胞表面抗原(HLA)的等位基因,特别是HLA-DR*0401具有显著相关性,这类基因表达出共同表位,随后可产生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s),进而为临床检测抗-CCP抗体提供了理论基础,且ACPAs能够在RA患者未表现出任何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之前就存在于患者血清中,这也为R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而瓜氨酸肽的产生源于肽链的翻译后修饰不同,肽链特异位点的精氨酸在PAD作用下生成瓜氨酸(如图1),从而具有了抗原性,产生了自身免疫反应。

103精氨酸转瓜氨酸.jpg
                            图1

另一方面,Mydel等发现尿素、MPO和烟草中的氰化物可使赖氨酸发生氨甲酰化,生成同源瓜氨酸(如图2),进而出现同源瓜氨酸肽,该肽类物质似乎与瓜氨酸肽有类似的抗原性,引起T细胞的趋化、激活,产生特异性抗体,导致交叉反应,最终引起关节侵蚀。这提示我们翻译后肽链的氨甲酰化修饰,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另一条发病途径。

103赖氨酸至同源瓜氨酸.jpg
                            图2

随后,shi等在类风湿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抗-CarP),且抗-CarP 在患者亚临床阶段就能检测出来。Jiang等进一步通过对有遗传背景的类风湿患者进行队列研究,发现抗-CarP可同时存在于抗-CCP阳性和抗-CCP阴性的类风湿患者血清中,这同样提示翻译后肽链的氨甲酰化修饰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另一条发病途径。

但这项队列研究因为满足ACPA-/CarP+的类风湿患者样本数目太小,尚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文中图片来源原文参考文献Mydel P, Wang Z, Brisslert M, et al.Carbamylation-Dependent Activation of T Cells: A Novel Mechanis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e Arthritis. J Immunol 2010;184:6882–90.)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王兴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