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IFN基因和趋化因子积分的改变与病情整体评分、肌力评分、肌肉外其他系统评分有明确相关性
皮肌炎(DM)的病理机制正逐渐被了解,然而其病情活动度判定仍然主要依赖于风湿科医师的临床评估。DM的预后指标、病情活动度指标以及治疗反应性指标的研究尚不充分。肌酶水平对反映幼年和成人DM的病情活动度并不敏感,尤其是病情活动期正在接受治疗时。为改善临床医师对DM病情活动性,尤其是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病情活动性的长期监测的能力,来自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梅奥诊所的Ann M. Reed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2年12月的《关节炎与风湿病》(ARTHRITIS & RHEUMATISM)。研究认为,Ⅰ型干扰素(IFN)基因和趋化因子积分的改变,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可以充当幼年和成人DM病情活动度变化的有效而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即使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亦是如此。
研究者纳入了51例幼年或成人DM患者,收集他们的外周血和临床数据,研究对象接受2次访视。研究者评估病情活动度,并计算全血Ⅰ型干扰素基因和趋化因子积分,同时评估包括IL-6在内的其他血清促炎因子水平。
幼年和成人DM整体病情活动度的变化与治疗用药调整前Ⅰ型IFN基因积分的变化有明确且明显的相关性(r = 0.33, P = 0.023),同时与治疗用药调整前和调整后的IFN趋化因子积分的变化也均相关(调整前r = 0.53, P <0.001,调整后r = 0.50, P <0.001)。肌力和肌肉外其他系统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与IFN基因和趋化因子积分的变化均有明确相关性(P = 0.002, P <0.001, P = 0.095, P <0.001)。血清IL-6、IL-8和TNFα的变化与整体、肌力、肌肉外其他系统VAS评分有明确相关性(P <0.05)。
研究者认为Ⅰ型IFN基因和趋化因子积分的改变,以及IL-6、IL-8、TNFα等指标可以作为幼年和成人DM病情活动度变化的有效而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即使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