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a Catrina 教授解读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阶段发病新视点

2016-11-08 14:08 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 作者:孙琳
字体大小
- | +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琳整理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Anca Catrina 教授在 2016 年第 18 届风湿病学亚太联盟协会研讨会上的发言。

众所周知,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第一阶段为类风湿关节炎(RA)风险阶段:基因和环境等因素使患者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增加,但此阶段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第二阶段为 RA 高风险阶段,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等促发体液免疫反应,此阶段可出现疼痛及其他的症状;第三阶段为早期 RA 阶段,关节周围出现炎症反应,患者有关节炎的表现;第四阶段为 RA 阶段,关节破坏、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活化,进而出现功能障碍。

然而其发病机制仍有待研究,ACPA 到底是如何参与 RA 的发病的呢?

2012 年 Fischer A(Respiratory medicine)研究发现,ACPA 阳性患者在关节炎症出现之前可通过高分辨 CT 检测到肺部实质改变。此外,ACPA 与骨的破坏相关。2015 年 Krishnamurthy(ARD) 发现,外周血、滑液来源的多克隆 ACPAs 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部分 ACPAs(并非所有)可激活破骨细胞,而且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和瓜氨酸化在破骨细胞成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PAD 酶活性降低,CD14+单核细胞在 M-CSF 刺激下可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 PAD、M-CSF、RANKL、ACPA 的诱导下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PAD 抑制剂可阻断未经刺激的和 ACPA 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ACPA 通过 IL-8 依赖机制活化人的破骨细胞。体外试验中阻断 IL-8 通路,可抑制 ACPA 介导的骨量丢失。ACPAs 结合骨髓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进而诱导骨量丢失,而非介导关节炎症。

另外,ACPA 诱导小鼠疼痛样的生物学行为,而且破骨细胞及 IL-8 的阻滞剂可减少疼痛。

整理者:北医三院孙琳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专题!

编辑: 徐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