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无疑是 2015 年医学界最火爆的关键词之一。 2015 年 11 月,第六届北京协和医院转化医学大会的主题就定为「中国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以协和医院的多项研究为例,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已经或者即将走入临床的精准医疗。
1 干燥综合征新易感基因被发现
由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和李永哲研究员领衔的全国 41 家机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定出中国汉族人群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一个全新的易感位点,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pSS 是以外分泌腺受累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是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 0.29%~0.77%。
为揭示 pSS 致病的遗传因素,研究人员对汉族人群展开了一项三阶段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通过对 1845 例病例和 3777 例健康对照样本的分析(均为中国汉族),研究人员鉴定出了一个全新 pSS 易感位点 rs117026326 (位于 GTF2IRD1-GTF2I),并证实了既往在欧洲人中报道的 STAT4、TNFAIP3 和 MHC 区域的关联性。
通过精细定位 GTF2I 周围区域,研究人员证实 CTF2I 中的 rs117026326 显示最显著关联性,从而鉴定出了 7q11.23 位点上的 GTF2I 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一个新易感位点。今后研究组将进一步开展基因功能研究,从而揭示遗传因素在 pS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该项研究是世界上首个 pSS 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该研究对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汉族人群 pSS 发生的分子机制、风险预测和预防,以及 pSS 临床诊断、个体化治疗和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2 狼疮治疗新靶点被初步锁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育龄期妇女、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 10 年的数据显示,SLE 的 10~15 年生存率仅为 80%。目前国内治疗 SLE 主要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特异性低,毒副作用大,容易继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SLE 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国际上仅有一个针对靶点的药物获批用于临床,远没有满足 SLE 临床治疗的需求。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烜教授所带领的研究组通过分析新诊断且未用药的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 B 细胞,发现多个微核糖核酸(miRNA),特别是 miR-7 对 PTEN 蛋白生成起到阻断作用。miR-7 异常增高,将导致 PTEN 蛋白水平下降,对 B 细胞的免疫负调控作用降低,从而使 B 细胞异常活跃,增殖过多,凋亡减少,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研究组还通过实验证明,PTEN 蛋白在 miR-7 与 B 细胞间能起到「桥梁」作用,如果人为敲低 PTEN,再干预 miR-7 对 B 细胞不会产生调控作用。由此证实了通过干预 miR-7 和 PTEN,将达到纠正免疫功能的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学界的高度评价。《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将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刊登,主编配发评述「研究数据支持 miR-7 和 PTEN 可作为 SLE 的治疗靶点」。目前研究组正在开展狼疮小鼠的动物实验,通过干预狼疮小鼠体内 miR-7 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对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
《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封面文章「miRroring Lupus Control」
相关阅读
精准医疗看协和之一「狙击罕见病」
精准医疗看协和之二「早期诊断新突破」
精准医疗看协和之四「个性化治疗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