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达标治疗最重磅的倡导者、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EULAR)前主席 Josef S. Smolen 教授近日应邀来华,开启了以风湿疾病达标治疗(T2T)为主要内容的上海、广州、北京三地巡讲之路。Josef S. Smolen 教授经过多年对风湿疾病及其治疗的深入研究,积极倡导达标治疗新理念、新策略,为风湿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医学价值参考。
巡讲会上,特邀嘉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戴生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连帆副教授与参会人员共同分享了在RA/AS等风湿疾病达标治疗的战略与战术。Josef S. Smolen 教授也分享了 RA 治疗目标及评估主题内容。
抗炎达标是治疗RA/AS的关键
目前,风湿性疾病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尤以RA/AS为重。由于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因而这两种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数据显示,我国 RA 的患病率为 0.32-0.36%,AS 的患病率为 0.3%。据此估算,我国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人数将近一千万人。
但是,由于患者和公众对这两种病的认知程度不高,就诊延误、自我治疗不当等现象十分常见。这也导致我国RA/AS的缓解率并不理想,因这两种疾病而致残的患者人数众多,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
实际上,那种认为一旦得了风湿病,就会致残的观点是过时的。但是炎症控制不好,或者疼痛减轻即随意减停药,的确是影响预后的负面因素。许多患者因此出现骨侵蚀,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戴生明教授指出:「抗炎达标,且早期达标是RA/AS治疗的重点和关键。RA/AS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达标治疗显著改善RA/AS预后
虽然是慢性疾病,风湿疾病却并不是绝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界专家的不懈努力,达标治疗的理念被引入到风湿免疫领域中,成为患者治疗的方向。所谓达标治疗就是以病情缓解(包括临床缓解和影像学缓解)作为治疗目标,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将炎症或病情活动度降至较低水平或达到缓解。
具体而言,针对RA达标治疗要求必须在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且要密切随访调整,病初每个月复诊调整,三个月全面评估疗效,不理想者尽快调整方案,从而尽快地达到临床缓解或者至少是低度活动。一旦临床缓解,每三个月到半年再复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RA 治疗达标。Josef S. Smolen 教授解释说。
有研究证实,在早期 RA 患者中,达标治疗可更好地且更早地控制疾病,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有助于患者及早参加工作、社会活动以及生活质量的总体提升。此外,在实施达标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第 1 年额外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最终可使此后的就诊次数减少,并且对于获得持续缓解的患者,可逐渐减停药物,长期下来可降低和节省更多费用。 连帆副教授说到。
2010 年由全球风湿病学专家和患者共同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在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意见基础上,明确了达标治疗是 RA 临床治疗的核心策略。随后,这一理念逐步扩展至 AS 等风湿疾病治疗中,对疾病控制、患者预后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生物制剂使RA/AS达标之路成为可能
虽然目前RA/A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获得普遍认同的是,针对这两种疾病,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目前,针对RA/AS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及植物药等。
治疗这两种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有部分药物为消炎镇痛类药物,起效较快,对于急性症状的缓解有一定作用,但对于长期持续缓解,我们还需要其他药物,如慢作用药等。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生物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RA/AS 的治疗日新月异,近年来,生物制剂成为临床医生认可的一种有效方式。
古洁若教授介绍说:「我国的类风湿患者数量众多,规范治疗、尽早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提高类风湿缓解率与减少致残率、改善生活和工作质量密切相关。目前类风湿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慢作用抗风湿药、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植物药等等。生物制剂在类风湿的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2016EULAR 指南推荐慢作用药 3 个月未改善,6 个月未达标,存在预后不良因素即可加用生物制剂。作为最早进入临床使用的几种生物制剂之一,经过国内外长期的临床观察验证,依那西普在 RA/AS 的疗效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广大风湿病学家的认可。依那西普起效较快,不少患者在 2-4 周内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善。早期 RA 持续缓解,也使治疗中的减量维持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最低维持剂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