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在GCA诊断5年后升高
GCA合并主动脉病变者的死亡率较普通人群高
研究要点:
- 大血管受累的发病率在GCA诊断的第一年里最高。
- 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在GCA诊断5年后升高。
- GCA合并主动脉病变者死亡率明显增加。
为评估巨细胞动脉炎(GCA)患者出现大血管(LV)受累的发病趋势及发病时间,明确LV临床表现对生存率的影响,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梅奥诊所风湿免疫科的Tanaz A Kermani等人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2013年11月的《风湿病学年鉴》(Ann Rheum Dis)杂志上。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师应警惕巨细胞动脉炎的大血管受累。
该研究为一项以人口学为基础的队列研究,研究纳入了1950年至2004年确诊为GCA的患者。GCA诊断1年后或更久之后出现的大动脉狭窄、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被认定为LV受累的表现。随访期限为研究对象死亡或2009年12月31日止。
该研究共纳入了204例患者,其中80%为女性,诊断GCA时的平均年龄为76.0岁(±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8年。自1980至2004年期间,诊断GCA后10年内出现任意一种LV受累表现的累积发病率为24.9%,而1950-1979年间,相应发病率为8.3%。LV事件的发病率在GCA诊断的第一年里最高。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在GCA诊断5年后升高。以普通人群为对照,发生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下降,但大动脉狭窄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GCA合并主动脉病变者,其心血管源性及肺源性死亡人数较普通人群及预期人数更高。在所有GCA患者中,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
研究者建议,在GCA发病后的5年里,临床医师应警惕并筛查所有患者是否发生主动脉瘤。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与GCA的死亡率之前存在相关性。
研究背景:
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慢性、中等大小肉芽肿性、大血管受累性的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据统计,每1000人-年发生大动脉狭窄、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达30.5。相比于普通人群,GCA患者发生胸主动脉瘤的风险增加17倍。GCA患者应例行检查大血管病变,但最佳检查手段及检查时机尚不明确。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多,GCA患者发生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血管病变的发现率明显升高。这表明,现阶段医务工作者对GCA相关的大血管病变仍然缺乏足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