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9.17TNF抑制剂可降低RA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尽管尚缺乏来自前瞻性研究的明确结果,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的强力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心血管(CV)风险。近期两项分析均显示,TNF抑制剂可使CV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50%。在第一项分析中,德国Char ...
-
-
2012.09.04辉瑞宣布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Tofacitinib口服3期临床试验结果良好
辉瑞制药公司在新闻头条中宣布了其药物tofacitinib口服三期临床试验结果,tofacitinib是一新型口服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用于成人中度至重度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口服临床试验是一个正在进行的为期两年的研究,研究对象是患中度 ...
-
2012.09.04抗风湿药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静脉注射)并不优于长期口服治疗
一项关于甲氨蝶呤安全性数据的回顾性分析发现,静脉注射抗风湿药在对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的长期治疗中效疗并不优于口服治疗。发表在美国风湿病学院的同行评鉴期刊Arthritis Care & Research上的这些发现提示:拥有类似有效性和耐受性,较 ...
-
-
2012.08.23系统性红斑狼疮
ARA修订的SLE分类标准-36ARA修订的SLE分类标准-35ARA修订的SLE分类标准-37ARA修订的SLE分类标准-38Libman Sacks 心内膜炎-18SLE的皮肤表现-3SLE病情活动性评估-42SLE的皮肤表现-4SLE的皮肤表现-6S ...
-
2012.06.25JAK1、JAK2 抑制剂Baricitini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IIb临床试验效果良好
礼来公司和Incyte公司发布了口服JAK抑制剂baricitinib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2周的Ⅱb期的结果,发表在最新的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欧洲风湿病学会议。该共纳入了301名服用稳定剂量甲氨蝶呤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 ...
-
2012.06.12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新规范
一、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s, AIH)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 多见于女性(70%),各年龄段、各种族均可发病。2 型AIH 常见于儿童, 约20%成人患者60 岁后发病, 发病率为0.1‰~0.2‰,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少数可能发生暴发性肝 ...
-
-
2012.03.27患者,男,24岁,发热、肝脾大、嗜酸粒细胞增多
kangfb患者,男,24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1年余,于2003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2002年11月“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午后明显,伴乏力。10余天后出现腹泻,褐色水样便,5~6次/日。用青霉素、氧氟沙星等治疗无效。2003年1月出现皮肤 ...
-
-
2012.03.06罗氏的RoActemr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有望超过Adalimumab
罗氏制药公司于3月2日称,与竞争药Adalimumab相比,服用罗氏的RoActemra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疾病症状大幅度缓解。初步结果显示,与服用Adalimumab(甲氨蝶呤)治疗药相比,服用RoActemra 24周后,患者在缓解疾病活动 ...
-
-
2012.01.04艾滋病病毒药物能够降低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每日科学(2011年12月13日)——在第53届美国社会的血液学年会上,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最新的研究显示,一种改变免疫细胞流向的艾滋病病毒药物能够显著的减少血液癌症患者患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发症,这些患者 ...
-
2011.12.28一种抗HIV药物使免疫细胞重新定位从而消除免疫排斥
据宾夕法尼亚州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在第53届美国血液学协会年会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所示,一种重定向免疫细胞流的抗HIV药物,似乎能显著降低血癌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的危重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在 ...
-
2011.12.08患者,男,24岁,发热、肝脾大、嗜酸粒细胞增多
病史特点:患者,男,24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1年余,于2003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2002年11月“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午后明显,伴乏力。10余天后出现腹泻,褐色水样便,5~6次/日。用青霉素、氧氟沙星等治疗无效。20 ...
-
2011.12.01氨甲喋呤能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根据本周在芝加哥美国风湿病学院年度科学会议上发布的研究结果,服用甲氨蝶呤或抗肿瘤坏死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减少有关。甲氨蝶呤和抗肿瘤坏死因子是治疗炎性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以往的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可以减 ...
-
-
2011.10.12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类药物较其他治疗方式更有效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DMARDs)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近年来DMARDs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有重要进展,如对DM ...
-
-
2011.08.30口服避孕药有可能改善部分妇女的RA结果
新的研究数据显示,口服避孕药(OCs)可改善一些妇女的类风湿关节炎(RA)功能结果,又增加了雌性激素对炎性多关节炎发病时间和结果作用新的的谜团。 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Deborah P.M. Symmons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发表在8月刊《Arthritis & ...
-
2011.08.15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脊椎关节炎的治疗
近期发表在《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上的一篇文章报道认为,由于疾病研究的进展,尤其是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对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脊椎关节炎,如银屑病性关节炎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复杂。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以通常评估结果的几乎 ...
-
2011.08.15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表型不同,制剂选择不同
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对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类固醇对慢性关节疾病疗效较非慢性者差,早期应用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对发生慢性关节疾病风险高的类固醇抵抗患者有益。生物制剂对类固醇和DMARD均抵抗者有效。该研究发表于《关节炎与风湿病》 杂志。 研究 ...
-
2011.08.15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不增加RA患者癌症危险
瑞典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在常规护理下开始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后的最初6年内,未见总体癌症危险增高,也未见癌症危险随随访时间延长而增加。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关节炎和风湿病》 杂志。 该研究纳入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期 ...
-
2011.08.15关注MTX治疗RA的最新建议
在2007-2008年度风湿病学3E(证据、专家、交流)启动会议上,来自17个国家的751名风湿病学家提出了10项关于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病(RA)的临床问题。荷兰学者菲瑟(Visser)等据此进行系统回顾,提出以循证为基础的10条建议,发表于《风 ...
-
2007.01.24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赖特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
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赖特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
-
2007.01.24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韦格纳肉芽肿诊治指南(草案)
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韦格纳肉芽肿病诊治指南(草案)
-
2007.01.242003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银屑病关节炎诊疗指南
2003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银屑病关节炎诊疗指南
-
2007.01.24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硬化病诊治指南(草案)
200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硬化病诊治指南(草案)
-
2007.01.22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治指南(草案)
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治指南(草案)
-
2007.01.22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草案)
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草案)
-
2007.01.22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节性脂膜炎诊治指南(草案)
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节性脂膜炎诊治指南(草案)